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县政府 / 政府工作报告

2008年永平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 永平县人民政府
  • 发布时间:2008年02月12日
  • 来源:永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字体: 大  中 
  • 【打印文本】

政府工作报告

——2008122日在永平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县人民政府代县长张剑萍

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关于县十四届人民政府主要工作的回顾

县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以来,全县各族人民在州委、州人民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县域经济实力增强”的目标,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全面超额完成了县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所确定的目标任务。过去五年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得最好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经过五年的努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已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民生改善的良好局面。

——县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通过优化农业、突破工业、提升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稳步发展、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已经形成。预计全县生产总值从2002年的72162万元增加到111130万元,年均递增8.1%,其中:第一产业年均递增3.6%,第二产业年均递增15.7%,第三产业年均递增10.9%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51.514.434.1调整为432136。预计工农业总产值从58988万元增加到117760万元,年均递增14.8%。预计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从48328万元增加到70200万元,年均递增9 %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从41892万元增加到85754万元,年均递增15.4%;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从31895万元增加到36933万元,年均递增2.98%

——财政保障能力明显提高。财政总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分别比2002年实现翻一番的目标。财政总收入从4048万元增加到8866万元,年均递增17%。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从3258万元增加到6133万元,年均递增 13.5%。财政支出从14318万元增加到29716万元,年均递增15.7%消赤减债成效明显。2003年以来全县共偿还财政性债务1172万元、行政事业单位欠款701万元、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3799万元,按期兑清了县对乡镇的大保路一、二期建设和连接线建设征地拆迁补偿费5134万元。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219元增加到1726元,增长了4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6500元增加到8820元,增长了35.7%;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6274万元增加到26011万元,增长了59.8%;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从26353万元增加到48657万元,增长了84.6%

五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全力做好“三农”工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部署,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严格按《云南省农村工作守则》办事,农业农村工作方式实现了由行政管理型向行政服务引导型的转变。在全面取消农业税的基础上,完成了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证书补发工作,兑现了粮食直补、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新农合、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奖优免补”、能繁母猪补贴等一系列强农惠民政策。粮食生产自给有余,优质品率进一步提升。无偿补助高寒冷凉山区困难群众资金近百万元,累计推广种植地膜包谷9万亩,确保了高寒冷凉地区的粮食安全。以烤烟、核桃、畜牧、蚕桑、生态茶为主的农业产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因地制宜地发展了冬桃、亚麻等产业,增加了农民收入。全县烟叶收购总量从7.95万担增加到10.6万担,烟农收入从4204万元增加到6338万元,烟叶税从925万元增加到1394万元。五年新发展核桃36.5万亩,规范化抚育12万亩,全县核桃总面积已达63.5万亩,2007年核桃产量达5800多吨,产值1.3亿多元。全县蚕桑发展到2.47万亩,生态茶发展到7000多亩。畜牧科技生产水平得到较大提高,肉牛冻精改良、草畜配套和疫病防治等骨干科技措施取得突破,肉牛、黑山羊、生猪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升,全县肉类总产量从1.65万吨增加到1.9万吨,畜牧业产值近3亿元。劳务输出已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五年累计转移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1万多人次。积极争取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各项扶持政策,实施了重点村、安居温饱村、整村推进等扶贫项目,全县共有1.2万贫困人口脱贫。20062007年,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764.3万元,在18个贫困村实施了扶贫开发整村推进“866”工程。完成了石家小康示范村建设任务,七屯小康示范村建设进展顺利,较好地发挥了小康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样板、带动、引领作用。我县的扶贫开发“866”工程和小康示范村建设在使群众真正得实惠的同时,也得到了中国国际扶贫理事会、国务院扶贫办和省州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极大地提升了永平的知名度。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在有代表性的6个村先行试点的基础上,完成了第一批30个村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多方整合资金,加大投入,切实加强农村水、电、路建设和村庄治理,启动实施了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积极推进村民自治进程,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和各级干部及新农村指导员的作用,农村民主管理进程进一步加快。

(二)全力实施工业倍增计划,“工业富县”战略取得实质性突破。通过解放思想,实施工业倍增计划,破除了“永平不能办工业”的思想禁锢,以招商引资带动工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五年全县共签订招商引资项目33项,实施28项,项目履约率84.8%,协议总投资75296万元,实际到位资金36698万元。符合县情的工业产业体系初步建立,水泄铜铁矿、厂街铜矿开发业主关系全面理顺,以铜、铁、硅为重点的矿产资源开发取得突破,银江河、顺濞河、黑水河水能资源开发初见成效,以核桃、蚕桑、红豆杉、亚麻、松脂等为重点的农产品资源开发进展顺利,以高岭土、石膏矿、石灰石为重点的建材资源开发起步良好。2007年,以小水电为基础的矿冶业、农产品加工业、建材业三大产业的产值分别占工业总产值的36%、20.1%、12%。各乡镇均有工业企业分布,厂水工业带不断发展壮大,苏屯工业小区一期建设工程全面完成,工业集聚发展的格局已初步形成。全县法人工业企业从19户增加到38户,提前一年完成了州下达的第一轮工业倍增计划,第二轮工业倍增计划开局良好,工业经济发展势头强劲。2007年,全县现价工业总产值预计完成50000万元,比2002年增长了233%,年均递增27.2%;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 17000万元,比2002年增长了166.7%,年均递增21.6%。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1031万元、利税总额3230万元、利润总额2069万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了6.5倍、9.5 倍、85倍。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103万元,比2002年增长了10倍。工业经济已成为带动财政增收的主源头,2007年,工业对财政总收入的贡献达3106万元,占财政总收入的35%

(三)全力加快城镇化进程,城镇规划建设水平实现新提升。规划在城镇建设中的龙头地位得到确立和体现。完成了县城总体规划第三次修编工作,由县城总体规划、集镇总体规划、村庄规划、县城片区规划及专业规划构成的全县城镇规划体系已逐步形成。以项目支撑城镇建设成效明显。实施了县城规划区供水管网改造、民族商贸街、永福路、永兴路和部分住宅小区道路硬化工程。坚持一街一景一特色,以大树、地方特色树种为主,对县城主次干道的绿化工程进行了彻底改造。实施了县城连接线曲硐段、新建街道、市政广场、西灵塔灯光等亮化工程,新建了县城“绿趣苑”街头绿地广场,实施了观音河景观打造工程;曲硐回族文化城主体工程即将竣工,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县城综合型灯光球场等博南文化园内的子项目开工前准备工作进展顺利。以产业支撑城镇发展取得突破。对城镇土地一级市场进行收储经营,积极发展商贸业、服务业,成功引进了县城“山水美居”房地产开发项目,经营城市步伐不断加快。以管理提升城镇档次见成效。实施了县城临时垃圾处理场搬迁和城区强弱电入地改造工程,对县城主次街道进行了命名。建立起了环卫管理社会化、市场化、规范化的长效机制,县城面貌焕然一新。各乡镇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小城镇的功能得到较好发挥。2007年底,全县城镇人口达3.86万人,城镇建成区面积达5平方公里,其中县城3.95平方公里,全县城镇化率达23.15%,比2002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

(四)全力夯实发展后劲,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0563万元,年均增长26.4%。共投入农田水利建设资金15000多万元,累计新建小水窖(池)15252个,新建输水沟渠189千米,实施人畜饮水工程119件,改善浇灌面积8.9万亩,改造中低产田1.3万亩,解决了山区4.3万多人的饮水困难。总投资4200多万元的大碱塘水库扩建工程即将开工建设。银江河、倒流河、上村河综合治理和“五小”水利、烟水工程成效明显。完成了仁寿、阿波、胜泉、新村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启动了石家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交通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完成了永昌公路县际油路建设工程和苗家垭口至松坡、六米至栗树坪、龙街至鸡街等一批弹石路建设工程,永杉公路改线工程和县城至龙门油路改造工程正在实施。五年累计提级改造公路248.9公里,全县公路通车里程累计达1981.4公里,全县路网密度达到0.687公里/平方公里。新建了杉阳、龙街、北斗、水泄四个乡镇的农村客运站,启动了龙门客运站建设工程。抢抓国家重点建设机遇,通过多方努力,争取到了大瑞铁路过境线走向及客货运输场站布局的最佳方案,为今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积极支持小湾水电站和功果桥水电站建设,争取到了小湾水电站淹没区、功果水电站施工区移民以及沘江电站淹没赔偿的一些有利扶持政策,澜沧江流域水能开发对我县的辐射带动效应逐步显现。先后建成了黑水河电站、下河电站、大湾塘二级电站,全县电力装机容量从2002年的7603千瓦增加到24603千瓦。完成了县城电网改造工程,实施了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城乡同网同价步伐加快。由省电网公司投资近2亿元的县工业小区220KV变电站和水泄110KV变电站建设工程已启动实施。完成了43个村委会办公用房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工程,实施了一批机关事业单位综合办公用房建设项目。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城乡绿化和生态脆弱区综合治理成效显著,累计实施节柴改灶8700多户,新建沼气池3500多口,烤烟煤烤基本得到普及,森林覆盖率达58.6%,宝台山被国家林业局批准设立为“云南宝台山国家森林公园”。完成了《永平县旅游发展规划》和《云南宝台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编制评审工作,宝台山生态旅游景区开发建设稳步推进,宝台山知名度不断提升。

(五)全力推进机制体制创新,重点改革工作卓有成效。以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为重点的农村综合改革取得突破,荣获全省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先进县一等奖。被省州列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基本完成了主体改革任务,既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又为省州提供了可行的改革经验。完成了县级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北斗林场税费改革工作进展顺利。政府机构改革不断深化,政府职能转变步伐加快。乡镇机构改革稳步推进,顺利完成了撤销老街、曲硐两镇成立博南镇和撤销永和彝族乡归并杉阳镇的乡镇撤并工作被国家人事部列为全国15个扩大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唯一的试点县,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成效明显。认真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完成了机关公务员身份管理重新登记确认工作,公务员工资制度和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县、乡镇财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省州专款切块到县试点工作进展顺利。教育、文化、卫生、广电体制改革取得成效,完成了乡镇中小学、卫生院、畜牧兽医站、财政所、广播站上划县级管理和广电网络公司“事转企”等改革工作,高中教育改革、职业教育改革进展顺利顺利完成了第二轮国企改革的深化完善工作。“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试点工作成效明显,建成了“数字乡村”工程,农村物流和信息流得到加强。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建立起了以县为统一法人单位的农村信用社法人经营管理体制。被省列为国家扶贫到户贷款贴息方式改革试点县和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县,试点工作已初见成效

(六)全力解决好民生问题,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推进。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8%以内。社会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初步形成了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企业职工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为主的社会保险体系。启动实施了农村低保工作,全县有1.4万人享受到了农村低保政策,2007年共发放农村低保资金504万元。城镇低保、救灾救济和农村特困户医疗救助工作扎实有效,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两免一补”政策,全县所有初中和小学全部免除了学生杂费。连续五年通过省、州政府“两基”年审复查,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9%,初中阶段适龄少年入学率99.3%,高中阶段入学率48.5%,中小学辍学率严格控制在指标范围内。先后投入3400多万元,偿还“两基”欠债400多万元,改扩建校舍5.1万平方米,排除危房1.2万平方米。实施了永平一中教学楼、图书综合楼、永平职中教学楼、永平二中教学楼等一批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撤集并中小学校点207个,全县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高中教育改革和发展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文化事业不断繁荣,“两馆一站”建设成效明显,以广场文化为主体的群众性文艺活动丰富多彩。体育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取得新的成绩。科技事业健康发展,科技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达41.9%2003年以来,全县共投入卫生建设资金1050多万元,新建各类业务用房8900多平方米,在建的乡镇卫生院国债建设项目4500平方米,极大地改善了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医疗服务条件,以县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重点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进一步加强。抓实重点传染病预防监测工作,防治艾滋病工作扎实有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成效明显,2007年全县农民参合率88.23%,大部分农民群众享受到了“公费医疗”,有效缓解了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均控制在省州要求的指标以内受到了中宣部、国家人口计生委等八部委的表彰。完成了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进展顺利。紧紧抓住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和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不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食品、药品监管和县乡集贸市场管理成效明显,促进了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完成了乡镇自动气象站建设工程,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得到加强。老龄、双拥、残疾人、通信、保险、外宣、地震、档案、对台及侨务工作、地方志编纂等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民主法制建设和平安创建工作取得新成效。把依法行政作为政府自身建设的首要任务,严格依照法定的权限履行职能,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县人民政府被州人民政府表彰为依法行政先进县。“五五”普法有序推进,依法治县进程进一步加快。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规范公务用车和楼堂馆所管理,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重点工程项目审计、政府性投资建设项目前置审计工作成效明显,被中组部、财政部、国家审计署等六部委评为“全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先进县”。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入人心,公民道德实践活动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在新农村和社会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积极支持纪检、审判、检察机关履行职责。国防后备力量和基层武装部规范化建设得到加强。以“团结稳定、和谐发展”为主题,全面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宗教事务依法有序开展,民族团结、安定有序的和谐环境不断巩固。尊重劳动,弘扬劳模精神,表彰了永平县首届劳动模范,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和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卓有成效。开通了永平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方便了公众,增强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颁布了县人民政府总体应急预案,制定了行业和部门专项预案,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肃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全县安全生产保持平稳态势。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深入开展禁毒人民战争,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活动。省级平安县创建活动扎实开展,圆满完成了创建目标,顺利通过省级验收。认真开展了农村治安混乱地区的排查整治工作,村级治保、调解组织得到明显加强,基层综治维稳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信访工作,妥善解决群众反映的各类热难点问题,有效预防了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五年来,科学妥善地处置了“3·28森林火灾、“5·24”云海石膏矿较大安全事故、龙街安吉流行性菌痢、“3·3”雪灾等一系列突发事件,成功调处和解决了一批由于各种原因形成的重复上访和涉及面较广的突出信访问题,有效化解了社会矛盾,确保了社会稳定。

回顾过去五年的政府工作,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把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发展促和谐,以和谐促发展;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把上级党委、政府的部署与永平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遇到的困难,用创新的理念和务实的作风开创发展新局面;必须坚持“三化”互动并进,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把工业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难点来突破,把城镇化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途径;必须坚持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严格依法行政,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努力做好政府应该做的事。

总之,县十四届人民政府任期的五年,是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阔步前进的五年,是探索新思路、抢抓新机遇、谋求新发展的五年,是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和谐社会、让全县人民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的五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州委、州人民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和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结果,是各位代表、各位委员、社会各界人士和驻军官兵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并通过你们向全县各族人民、向支持和关心永平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县域经济发展不充分,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工业化水平低,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仍然不高;基础设施还较为薄弱,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坝区结构调整难度大,部分群众增收缓慢;县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县乡财政仍然较为困难;社会利益关系更趋多元化,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任务还十分艰巨;依法行政能力同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将认真加以解决。

二、对县第十五届人民政府主要工作的建议

今后五年,是我县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我们要进一步落实发展要务,增强加快发展、快速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自加压力,抢抓机遇,开拓进取,狠抓落实,努力促进全县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根据县“十一五”规划、县第十次党代会和县委十届四次全委会确定的思路和目标任务,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工作思路、奋斗目标建议为:

总体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为主线,解放思想,凝心聚力,务实进取,协调推进全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向着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永平的目标努力奋进。

工作思路:突出“又好又快发展”这一主题,好字优先,快字突破,围绕“把永平建设成为中国西部最大的特色林产业发展基地县、云南通往南亚东南亚国际大通道上的特色农林产品集散地、大理州人居和谐环境较优的地区之一”的战略目标,突破财政增长、农民增收两个难点,促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三化”互动并进,建强烤烟、核桃、矿冶、畜牧四大支柱产业,加快培植优势农产品深加工、特色农业、小水电、劳动力转移、旅游五个新的经济增长点,着力改善民生,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实现发展环境更优,发展质量更高,发展速度更快,发展效益更好,全力加快和谐永平建设步伐。

根据上述工作思路,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目标是:

——县域经济发展要上新台阶。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协调推进全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出发,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到2012年,永平生产总值达22.8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人均生产总值实现翻一番的目标;财政总收入突破2亿元,年均增长18%以上,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36亿元,年均增长18%以上;工农业总产值30.8亿元,年均增长21%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进一步加强和改善金融宏观调控,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促进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年末各项贷款余额以年均12%的速度增长;万元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得到有效降低。全县经济结构更加优化,产业结构更趋合理,质量效益明显提高,经济发展方式基本步入又好又快的轨道。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迈新步伐。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统筹城乡发展,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加大粮食生产良种良法推广力度,提高科技到位率和优质品率,提高粮食单产和质量。坚持规划先行、因村制宜、分类指导,加快核桃、烤烟、蚕桑、生态茶、红豆杉和畜牧业为主的优势农产业发展。建成百万亩特色高效经济林果基地,其中:优质核桃基地100万亩以上、蚕桑基地5万亩以上、生态茶园3万亩以上、红豆杉基地5万亩以上。全县优质烟叶产量12万担以上。全县优质肉牛存栏10万头以上、优质黑山羊存栏16万只以上、生猪存栏24万头以上,农民人均占有一头以上商品畜。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转移输出1.2万人次以上。2012年,全县大多数村庄实现产业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增强,全县农业总产值达10.8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000元,年均递增12%以上。农村文化精神生活明显改善,村级组织坚强有力,村务管理民主规范,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设稳步推进

——工业富县要有新跨越。到2012年末,将工业发展成为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基本建立起符合永平实际的县域工业体系,全县进入工业化社会初级阶段,基本形成以铜矿采选冶一体化为重点的矿冶工业体系;基本形成以高岭土、石膏、水泥为重点的建材工业体系;基本形成以林浆纸、红豆杉、核桃、蚕丝、亚麻、肉产品加工为重点的优势农产品加工业体系;有开发价值的小水电得到全面开发。到2012年,工业总产值达20亿元,年均增长32%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7.5亿元,年均增长34.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上缴税金、利润总额、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分别达27%、41%、37%、37%、20%以上。2012年,培育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10户以上,年产值达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3户以上,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要达60%以上。

——城乡面貌要有新变化实施投资拉动战略,着力加强交通、水利、能源、社会事业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到2012年,实现县乡公路油路化、乡村公路弹石化;实现人均1亩高稳产基本农田地,全县水利化程度提高到66.6%;全县水电装机容量达6万千瓦以上,农村清洁能源替代工程得到推广普及;教育、医疗、文体、科技、供水供电等公共基础设施较大改善,乡村群众享受公共服务的机会明显增加。加快城镇化进程,构建以县城为中心,杉阳、龙街、水泄为次中心,其它乡集镇为三级中心的城镇体系。按照“不求大,但求美”的精品城市发展理念,把“以人为本、宜居和谐、山水园林生态城”作为未来县城发展的方向,逐步把县城做精做美、做出特色、做出档次。按照县城总体规划,着力实施片区建设带动区域发展的县城建设战略:一是着力实施中屯河以北集行政办公、商住、金融、文体设施为重点的片区建设,发展商贸、房地产、餐饮和服务业,带动县城中心区域加快发展;二是着力实施与火车站相连接的物流园区片区建设,发展现代物流业和农产品加工贸易业,带动县城南部曲硐——新城区域加快发展;三是着力实施苏屯工业小区片区建设,加快工业发展,带动县城东南郊区加快发展;四是争取玖龙纸业落户永平,实施林浆纸一体化加工项目片区建设,形成大项目带动、劳动力聚集,带动曲硐——坡脚区域加快发展。2012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5平方公里以上,全县城镇化率达30%以上。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抓实村庄建设规划,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依法规范农村住宅用地,突出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环境美化等建设重点,不断改善村容村貌,建成山青、水秀、地绿、户净、村美的新农村。  

——民生问题要有新改善按照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要求,2012年,全县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健全,3-6周岁幼儿入园率达35%以上,小学和初中学龄人口实现应入尽入,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70%以上;每年新增就业岗位800个,到2012年新增就业4000人以上,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率达6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8%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递增8%以上;基本建立覆盖城乡、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合率达95%以上;启动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和农村低保实现应保尽保,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完善,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充分发挥商业保险在新农村及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加快发展“三农”保险、责任保险、养老保险和健康保险。加大投入,促进老龄事业、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安全生产的关系,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得到较好落实,全县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并趋于好转。严格落实移民、征地拆迁的各项政策。创新机制,积极探索解决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途径。认真实施扶贫开发千村推进五年行动规划,加快贫困地区发展,基本解决1.66万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使3.04万低收入贫困人口稳定巩固温饱,并脱贫奔小康。

——社会建设要有新突破切实加大投入,多渠道争取各级项目支持,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全面加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环境保护、人口与计划生育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创新发展模式,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实用科技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力度,提高科技成果应用率,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达50%以上。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和学前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同步发展,全县教育教学水平达到全州中上水平。积极发展民办教育。农村卫生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县乡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提高。文化事业不断繁荣,文化产业稳步发展。加大以互联网运用和电子政务为重点的信息化建设力度,实施好20户以上通电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生态文明观念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资源保护、节能减排得到较好落实,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2%以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取得实效,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精神文明与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全社会法治观念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维护与保障,社会发展和谐稳定。

三、关于2008年的政府工作

2008年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县第十五届人民政府的开局之年。做好2008年的政府工作,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县第十次党代会和县委十届四次全委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坚持以解放思想引领发展,以改革创新驱动发展,以优化结构加快发展,以项目支撑带动发展,以改善民生促进和谐,好字优先,快字突破,好中求快,努力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08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建议为永平生产总值124500万元,增长12%,其中:第一产业51300万元,增长8%;第二产业28000万元,增长25%;第三产业45200万元,增长10%;工业总产值62500万元,增长25%;农业总产值74500万元,增长10%;财政总收入10500万元,增长18%以上,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250万元,增长18%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100万元,增长16%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600万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1900以上,增长1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0%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得到有效控制。

工作思路:围绕一个目标,突破两个难点,促进“三化”互动,推进四个进程,实施好五项惠民工程。即:围绕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永平的战略目标,突破农民增收和财政增长两个难点,促进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三化”互动,推进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环境建设四个进程,在普遍落实好惠民政策的同时,实施好中小学排危改造、村级卫生室改扩建、农村公路通达、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以大碱塘水库扩容为重点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五项惠民工程。

围绕上述目标和工作思路,要着力抓好以下工作的落实: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永平要迈出坚实的一步。党的十七大指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做好2008年的工作,关键要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转入到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来。要着力促进又好又快发展。切实在“好”和“快”上下功夫,做到好字优先,能快即快。要努力破解农民增收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千方百计开辟农民增收渠道,确保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900元以上。要坚持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培植起稳固的群体财源,通过县域经济的较快发展带动财政收入较快增长,确保财政总收入达亿元以上。要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依靠优势资源整合、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来做优农业,做大工业,做强服务业。积极推进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发展质量。要着力统筹城乡发展。从山区农业县的实际出发,促进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三化”互动并进,加快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体化进程,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着力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按照“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要求,积极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共建共享和谐社会,努力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县人民。要着力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进一步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的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充分调动全县上下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实现科学发展营造和谐氛围。

(二)以产业富民为核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迈出坚实的一步。用规划引领新农村建设。按照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全面完成73个村(社区)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并按规划有序推进新农村建设。用产业支撑新农村建设。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围绕建设百万亩高效特色经济作物基地和经济林果基地的目标,以科技为保障,继续做强做大烤烟、核桃、畜牧和特色种植业。按照加强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烟叶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分工、信息化管理“一基四化”的要求,加强基本烟田地规划建设工作,加大科技兴烟力度,提升烟叶质量,确保完成烟叶指令性收购计划11万担,力争烟农收入6500万元以上,烟叶税收入1400万元以上。要抓好官上村现代烟草农业示范村建设,典型引路,提升全县烟叶生产水平。加快核桃产业发展,新种植核桃10万亩以上,年内将全县核桃发展到75万亩以上。强化核桃中幼林科学抚育和病虫害防治工作,严防规模性病虫害发生。以公司加基地连农户的方式,新种植蚕桑5000亩、生态茶5000亩,改造低产茶园1000亩,力争新发展红豆杉基地2万亩。在适宜地区发展冬桃和石榴产业。以品种改良为突破口,强化科技、草畜配套、示范带动,调整优化畜禽品种结构,完成肉牛冻精改良配种10000头以上、产犊7000头以上,扶持发展年出栏生猪300头以上规模养殖户5户、优质肉牛示范户50户和年饲养规模50只以上的优质永平鹅示范户50户以上,配套推广良田好地种草1万亩以上。抓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确保畜牧业安全。要强化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工作,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科技、专业技能等综合素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数量和效益相统一。要积极创造条件扶持龙头企业,加强农产品市场建设,发展农民经纪人队伍,加快农产品流通,利用好“数字乡村”工程,着力提升农产品与大市场对接的水平。用载体带动新农村建设。巩固好以前年度扶贫开发成果,扎实组织实施好当年9个行政村的扶贫“866”工程,力求在产业扶贫、项目扶贫、素质扶贫上出成效、出特色、出亮点,使项目村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观,让群众真正受益得实惠。切实发挥好小康示范村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巩固好石家小康示范村建设成果,完成七屯小康示范村规划的主体建设项目。要强化措施,抓实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和各级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工作。用改革激活新农村建设。扎实做好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扫尾和“回头看”工作,全面推进配套改革,确保“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目标的实现。抓好北斗林场税费改革工作,深化贫困地区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和扶贫到户贷款贴息方式改革试点工作,确保试点实效。结合坝区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机制,以流转、入股等方式使土地适度向农民经纪人、种田能手和青壮年劳动力集中,提高农业生产的集约化经营水平。用管理提升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好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有针对性地做好科技培训工作,培养和塑造新型农民。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引导农民群众树立积极健康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稳步推进村民自治工作,着力提高村级组织带领群众建设新农村的能力。

(三)以工业富县为突破,新型工业化进程要迈出坚实的一步。积极抢抓中东部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的良好机遇,以第二轮工业倍增计划为载体,抢抓大项目,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确保工业总产值增长25%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以上目标的实现,为建设亿元财政提供强力支撑。抓实招商引资。要创新招商方式,进一步打破行政区域的局限,突出区位、交通、政策优势,大招商、引强龙,千方百计整合周边地区的招商资源为我所用,力争再引进几个大而强的项目。抓实重点乡镇。进一步巩固和加快博南、水泄两个重点乡镇的工业发展,加快其他乡镇工业总产值向亿元迈进。抓实重点产业。继续将矿冶、建材和农产品加工三个产业列为骨干工业产业加以培植和扶持,特别是在矿冶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培植上要实现新的突破。农产品加工上,一是要举全县之力、尽政府所能,全力争取香港玖龙纸业30万吨林浆纸一体化项目落户永平;二是要整合建达公司和昆明集源公司两户红豆杉开发企业,建设规模种植基地,建成紫杉醇精加工生产线,带动红豆杉产业发展壮大;三是要积极寻求商机引进实力强的业主新建核桃加工企业,力争在这一优势资源开发上有新的突破;四是要巩固发展蚕桑、亚麻产业,促使博南茧丝绸有限公司缫丝生产线建成投产。矿冶业上,一是加快探矿进度,促使有条件的矿点建厂开发;二是促使鑫兴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建成铜矿渣综合利用项目,以该项目为依托,把铜矿开发层次从铜精矿延伸到电解铜,在全县铜矿开发上取得突破,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益;三是支持金泰矿业有限公司新建一个选厂,扩大生产规模,年产铜精矿达1000金属吨以上;四是促使香港永佳投资公司投资2亿元的杉阳阿古寨铜矿综合项目启动实施;五是实施羊街煤矿采场搬迁工程。建材业上,一是促使水泥、石膏粉生产企业全面完成技改扩建、建厂后正常生产经营;二是理顺高岭土开发关系,促使现有加工企业引进有实力的合作伙伴,全面投入开发;三是依托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开发卓潘花岗岩、打鹰山石灰石等砂石资源;四是争取新建新型节能砖厂,逐步替代实心粘土砖。抓实重点企业。将金泰矿业公司、东景矿业公司、云南三江水泥有限公司永平分公司、永平县电力有限责任公司、永平集源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鑫兴矿业公司、建达工程有限公司、永平龙源石膏有限公司8户企业列为重点企业,采取开发优先、服务优质、政策优惠的方式,帮助企业实现规范化管理,并给予重点扶持。抓实协调服务。强化“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和“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信用环境、服务环境,及时协调解决企业的困难和问题,让投资者放心投资、安心创业,实现企业“进得来、留得住、能发展”。争取组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加强电力调度,解决好工业发展中的资金、电力制约问题。强化项目服务工作,对已核准的项目要千方百计加快投资建厂速度,促成新项目开工建设,增加存量,夯实基础。要认真落实节能减排的各项措施,强化环保执法监督,促进工业经济健康发展。

(四)以城镇化为纽带,城镇规划建设工作要迈出坚实的一步。科学规划,体现特色,完善功能,切实发挥好城镇化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纽带作用。进一步发挥好规划的基础作用和龙头作用。突出县城“山水生态城”的定位,在严格按总体规划实施建设的同时,开发和利用好河道、田园、库塘、温泉、环山等自然资源,积极挖掘民族文化、历史文化、餐饮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化等人文资源,建设宜居和谐的特色县城。做好以大瑞铁路火车站物流园区为重点的片区规划和相关专业规划编制工作,完成近期重点建设项目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结合新农村建设,对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乡镇集镇规划进行修编和完善。进一步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在片区开发区域带动方面作好文章,加强市政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功能。将城镇公益性基础设施项目作为向国家及省州争取立项的重点,加大城镇公共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城镇建设专项资金,城市维护建设税、国有土地出让金、增值收益等优先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重点组织实施好龙门油路县城段城市干道、博南文化园子项目、新文路延长线建设、商贸街道路硬化、工会片区土地开发、“山水美居”房地产开发、曲硐回族文化城二期工程等项目,争取启动政法片区道路硬化、曲硐核桃交易市场和观音河绿化建设项目。进一步强化经营城市理念。继续做好“以地生财、以财建镇”这篇文章,在抓好已开发小宗地出让工作的同时,积极引进小区房地产开发项目,实现房地产开发管理产业化和物业化。积极创新和完善投融资体制,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城镇建设。对有回报性的建设项目,采取出让开发权和企业配套建设等形式,形成多元化的市政建设投融资机制。进一步培育城镇产业支撑体系。坚持产业兴镇的原则,结合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业倍增计划实施、大瑞铁路客货运输站建设,打造多业互动发展的城镇产业发展体系,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和集聚,增强城镇经济活力,稳步提高城镇化率。进一步提高城镇管理水平。强化规划建设的动态管理,建立健全规划建设项目审批和管理的行政责任追究制,严格依法管理城镇。强化城镇市容市貌管理,进一步完善社会化、市场化和规范化的城镇环卫机制,不断提升城镇的净化、绿化、亮化、美化水平,增强城镇魅力。

(五)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基础设施建设要迈出坚实的一步。我县属典型的欠发达贫困内陆地区,投资拉动是全县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有项目,发展就有抓手,发展的空间也就会扩大。要想方设法跑项目。突出县级职能部门跑项目争资金的主体地位,强化项目信息工作,及时掌握上级投资和项目分配动向,围绕新农村建设、交通、水利、社会事业等领域,扎实做好各行业、各领域的项目策划、调研、论证、上报工作。按照年初报项目、年中促项目、年末盯项目的要求,整合用好各种资源,真正把项目工作做细、做好、做精,做成网络不断线。要务求实效抓项目。县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以上的项目前期工作费,专项用于项目工作。健全完善重点项目推进工作机制,实行一个项目一个班子全程负责的机制,定目标、定责任、定时间、定进度、定考评,确保既定重点项目快开工、快建设、快投产。要真抓实干建项目。农田水利建设上:全面启动大碱塘水库扩容工程,年内完成投资3000万元以上。积极争取实施一批“五小”水利工程,扎实推进以小水窖、小水池、灌溉沟渠、烟水工程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建设。完成从金河引水,解决杉阳、永和农村人畜饮水项目的论证、可研等前期工作。继续加强银江河县城段、倒流河、上村河的综合治理工作,实施好博南镇花桥、新田以工代赈片区开发项目和杉阳、厂街、龙街、北斗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力争启动厂街构皮园河小流域治理项目。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实施好县城至龙门油路建设工程,完成永杉小湾淹没改线油路建设工程,做好2007年度农村公路通达工程建设的扫尾工作,完成总投资3175万元的东庄、金河、安吉等14条农村通达建设工程,加快改善农村出行条件。争取上级支持,积极做好龙街至大平地、杉阳至厂街油路建设工程和澜沧江永保桥、霁虹桥两个航道码头建设工程的各项前期工作。电力基础设施建设上:配合实施好苏屯工业园区220KV变电站、水泄110KV变电站,以及苏屯至上七潘110KV功果电站建设用电专用输变电线路建设工程。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上:完成57个村级卫生室改扩建和7个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国债建设项目,启动实施县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和县医院医技综合楼建设项目。实施好老街、龙门等6所初级中学的校舍改造工程和全县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启动职中、二中教学楼建设项目和县城机关幼儿园搬迁建设工程。完成县检察院专业技术用房建设,积极争取上级对县法院审判庭及基层法庭、公安派出所及县看守所等项目予以列项补助,并适时启动建设。配合国家和省州抓好大瑞铁路、小湾水电站、功果水电站和中缅油气管道建设,抓实涉及我县的建设项目和相关移民安置工作。根据《永平县宝台山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和《宝台山国家森林公园规划》,积极争取资金加强宝台山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六)以生态文明为特色,建设和谐人居环境要迈出坚实的一步。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思路,把丰富的森林资源和广阔的山地资源作为我县最宝贵的财富、最得天独厚的优势、最大的富民产业,在加速发展特色经济林果基地的同时,要有效巩固好历年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成果,全面推进全民义务植树和乡村“四旁”绿化工作。抓实森林防火工作,加大林政管理工作力度,加强森林采伐限额管理,认真落实林木采伐政策,做好人工商品林采伐试点各项业务工作,有效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加大沼气池等新型能源推广运用力度,切实加快生态脆弱区的治理步伐,生态脆弱区的农户节柴改灶率要达100%高度重视生态资源和生态环境建设,开展好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普查工作,大力倡导健康、文明、节约、环保的消费模式,强化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治理整顿,加强工矿企业环保工作,形成低投入、高效益、低消耗、少排放、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认真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切实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积极推进计划生育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建设,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七)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和谐社会建设要迈出坚实的一步。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制度,进一步健全和规范城镇低保和农村低保制度,实施好农村特困户医疗救助工作,启动城镇困难群众和优抚对象医疗救助工作。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帮助“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实现稳定就业。强化劳动监察,规范企业用工管理,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认真贯彻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政策,进一步巩固“两基”成果改革和完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加大教师培训和优秀教师的引进力度,积极推进素质教育。高中教育坚持规模扩大和质量提高的统一,高考成绩要在2007年的基础上稳中有升,并在质量的内涵上有新的突破。职业教育要根据全县工、农产业发展和劳务转移的需要,开设实用劳动技术专业课程,加快培养农村新型技术型人才。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博南文化园内的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县城综合型灯光球场建设,实施好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工程,积极争取基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网点建设和部分村委会运动场建设项目。开展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配合省州做好霁虹桥遗址搬迁保护工作。加大文化市场监管力度,加强对优秀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资源的系统发掘、整理、申报、命名和保护。以迎接2008北京奥运会为契机,深入开展全民健身系列活动,筹办好永平县第八届运动会。抓实党政一把手抓科技责任制的落实,推进科技创新,采取“农函大”、实用技术培训等形式,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步伐。完善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加强村卫生室建设和乡村医生业务培训,提高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抓实“新农合”的巩固扩面工作,建章立制,强化管理,提高群众满意度,进一步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加强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加快全县信息化发展步伐。进一步完善机制,加大投入,切实抓好老龄、妇女儿童、双拥、残疾人等工作。支持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发挥好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支持纪检、审判、检察机关履行职责。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及侨务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做好民族、侨务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着力解决影响社会治安的热难点问题,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扎实抓好“禁毒防艾”工作巩固省级平安县和“平安乡镇”创建成果,充分发挥乡村治保、调解等基层综治维稳机构的作用,促进社会平安和谐。加强信访工作,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努力化解不和谐因素,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信访突出问题和群体性事件,维护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加强气象、地震等自然灾害预测预报,提高防灾减灾能力。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力度,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打击商业欺诈行为,强化对食品、药品、餐饮卫生和医疗的安全监管,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

(八)以优化环境为保障,执行力建设要迈出坚实的一步。要以执行力、创新力、凝聚力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着力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和服务环境。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依法接受人大的监督,自觉接受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实施好第二个依法治县五年规划和“五五”普法规划,全面推进依法治县进程。要按“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健全民主决策机制,理顺执法体制,健全责任追究制,强化政府信息公开,努力建设“服务型、阳光型、诚信型、效率型、责任型”政府。要求实,弘扬求真务实、讲求实效、真抓实干、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说一句是一句,句句算数,干一件成一件,件件落实。坚决反对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形式主义,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的不良习气。要务实,坚持把主要精力放在解决问题、狠抓落实、搞好服务、促进发展上,立足大局,用心谋事,踏实干事。要落实,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方法,坚持工作向一线倾斜、向重点项目倾斜、向热难点问题倾斜、向督查抓落实倾斜,不断提高抓落实的能力和水平。对每一项重点工作,明确相关责任人,实行严格的限时办结制度,一抓到底,按期完成。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制度建设,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努力从制度和源头上防范腐败现象的发生。强化行政督查工作,对敷衍了事、支差应付、工作不到位的,要按照问责制的规定严肃追究责任。加强公务员队伍和科技人员队伍建设,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完善考核体系,实施绩效考评,着力建设一支观念新、作风实、能办事、办好事的干部职工队伍。

各位代表,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充满信心,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让我们在州委、州人民政府和县委的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开拓进取,务实创新,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永平而努力奋斗!

作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