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县政府 / 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永平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 永平县人民政府
  • 发布时间:2006年03月12日
  • 来源:永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字体: 大  中 
  • 【打印文本】

政府工作报告

——200638 日在永平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县长程永标

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做政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永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十五”主要工作回顾

2001年至2005年,在州委、州人民政府和县委的领导下,在县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下,县人民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县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聚精会神搞建设,齐心协力谋发展,克服了严重自然灾害和金融贷款紧缩、煤电油运紧张等困难,较好地完成了永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使“十五”成为我县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之一。全县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民族团结的良好局面。

(一)发展加快,实力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2005年永平生产总值完成91550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五年年均递增7.1%,其中:第一产业42700万元,年均递增4.4%;第二产业14896万元,年均递增8.4%;第三产业33954万元,年均递增10.3%。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从“九五”末的531532调整到471637。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从“九五”末的43.7%提高到45.7%。财政总收入达5129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年均递增9.1%;地方财政收入达3627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年均递增6.9%2005年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5893万元,比2000年增20285万元;各项贷款余额31003万元,比2000年增6267万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5314万元,比2000年增14336万元。2005年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345万元,五年年均递增7.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0年的6000元提高到8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0年的1108元提高到1438元。

(二)抢抓机遇,项目带动,发展基础得到较大夯实。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2977万元,年均递增27.3%。交通、农田水利、电力、通讯、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实施了大保高速公路永平连接线、曲厂三级公路路基改建、永昌公路县际油路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新增油路36.4公里、弹石路75.8公里,实现了县到乡公路弹石化。农村公路网络进一步扩大,境内公路总里程达1981.4公里。完成了海子汪水库扩容加固工程。银江河县城段治理和倒流河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实施了土地开发整理、坡改梯台地、小水窖建设、三面光灌溉沟渠等一批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全县累计建成高稳产田地地14.63万亩,水利化程度达46.5%。实施了第一期农网改造工程,完成了县城电网改造。实现了村村通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网络覆盖率达73%。实施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城乡绿化等工程,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8.6%。宝台山被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准设立为“云南宝台山国家森林公园”。排除中小学D级危房7978平方米,新建教学用房15273平方米。实施了县医院门诊楼和传染科住院楼、杉阳卫生院门诊楼、政法系统办公房、龙坡行政区等一批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项目。

(三)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呈现新局面。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贯彻中央“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农村税费改革及其配套改革稳步推进,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农民负担明显减轻。良种良法进一步普及,粮食安全得到保障。烤烟支柱进一步巩固,2005年,全县收购烟叶10.7万担,烟农收入达6068万元分别比2000年增2.55万担、1993万元。核桃支柱地位日趋凸现,新发展泡核桃19.35万亩,全县核桃面积累计达41.9万亩,核桃产量达3767吨、农民收入7354万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0.9倍、2.8倍。肉牛、黑山羊产业得到较快发展,畜牧业产值达21684万元,比2000年的17787万元增3897万元。以“公司加基地连农户”的模式,引进和发展了蚕桑、亚麻等后续产业。争取并用好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各项政策,积极实施重点村、安居温饱村、小额信贷等扶贫工程,五年累计投入扶贫资金4200多万元,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全县贫困人口从2000年的6.27万人下降到5.6万人。

(四)强化招商,整合资源,工业发展实现突破。创新思路,转变观念,走出去、引进来,大招商、招大商,“十五”以来,全县共签订招商引资项目15,实际到位资金11822万元。矿产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利用。新建了两个金属硅厂。卓潘铁矿得到开发。引进浙江东景工贸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开发厂街铜钴矿,年可生产铜精矿800金属吨,现已投入试生产。引进江西丰源集团、江西金泰实业总公司投资开发水泄铜钴矿,计划达到年产不低于1万吨铜精矿、年产值2亿元以上的规模,已完成投资1000万元。引进永平县康源矿业公司实施水泄铁矿采、选、冶项目。引进昆明诚德利丰公司开发铜矿炉渣,计划年产铁精矿80000吨,已进入试生产。小水电开发取得突破。建成了黑水河电站。大湾塘一、二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40000千瓦,其中二级电站装机8000千瓦,现已完成投资3200万元。下河电站装机容量3000千瓦,预计今年6月底可建成发电。农产品加工业取得新进展。本地农产品加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永平县鑫联麻业有限公司杉阳亚麻加工厂建成年加工8000吨亚麻原茎生产线一条。博南茧丝绸有限公司企业法人变更后,正在建设缫丝加工厂。引进浙商在龙街新建了浙龙松香加工厂,年可加工松香2000吨以上。建筑建材业取得新进展。完成了县水泥粉磨站技改。鑫鹏陶瓷化工原料有限公司建成高岭土加工生产线一条,正在建设第二条生产线。与湖北龙源石膏集团有限公司达成了开发石膏矿的意向性合作协议,计划建设一个年产3万吨的石膏粉加工厂。2005,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20166万元,2000年的13282万元增51.8%,年均递增8.7%;实现工业增加值9050万元,2000年的6836万元增32.4%,年均递增6%

(五)抓好规划,加强建设,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牢固树立“小城镇、大战略”的理念,走“以地生财、以财建镇、以镇兴市”的路子,城镇建设特别是县城建设步伐加快。完成了县城总体规划第三次修编工作,规划控制面积从第二次修编时的1.3平方公里扩大到10平方公里。先后投资8170万元完成了博南东路和荷花、梨花片区建设,投资10360万元完成了博南路建设,并以博南路为轴心,着力推进老街~曲硐经济一体化进程,县城建成区面积从“九五”末的1.9平方公里拓展到2.4平方公里。新建了商贸一条街,启动了县城“山水美居”房地产开发项目。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强化城镇土地管理,大力发展商贸业、服务业,积极培育城镇经济。注重城镇功能完善配套,实施了县城主干道、特色街道、绿化美化、城市供排水改造等一批城镇建设工程,县城绿化、亮化、美化齐头并进,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各乡镇集镇建设稳步推进,全县城镇化率达19.1%,比“九五”末提高了7.5个百分点。

(六)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进展。 “两基”教育成果得到巩固,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持续发展。2005年全县高考上线率73.82%,比2000年提高了47个百分点;初中毕业生升学率45.3%,比2000年提高了3.5个百分点。科技事业健康发展,科技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达41.9%。努力创造条件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以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重点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进一步加强。抓实重点传染病预防监测工作,构建起了较为完善的疫情监测网络和药品监管网络。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人口出生率8.83‰、人口自然增长率4.16‰、人口出生性别比为107.86,均控制在计划目标内。社会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初步形成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企业工伤保险和企业生育保险为主的社会保险体系。城镇低保范围不断扩大,标准不断提升,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迈出新步伐,开发就业岗位1350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重视和抓实农村劳务转移输出工作,共转移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9800多人(次)。县乡机构改革稳步推进,完成了撤销老街镇、曲硐镇设立博南镇,撤销永和彝族乡归并杉阳镇工作。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成效明显,深化和完善国有城镇集体企业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城镇退役士兵安置工作改革以及文化、教育、卫生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完成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和第一次经济普查工作。老龄、双拥、广播电视、外宣、地震、气象、档案、地方志编纂、残疾人等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抓实民族宗教工作,我县被表彰为全州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成效。积极倡导科学、文明、诚信风尚,广泛开展文明村、文明单位、文明行业和诚信企业、诚信商店、诚信经营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社会环境、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尊重劳动,弘扬劳模精神,表彰了永平县首届劳动模范。依法治县稳步推进,“四五”普法通过省州验收。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积极转变政府职能,严格依法行政,政务公开、村务公开不断推进,县人民政府被表彰为全州依法行政工作先进单位。扎实开展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征地补偿费和建筑领域拖欠工程款工作,2004年按期兑清了县对乡镇的大保路一、二期建设和连接线建设的征地拆迁补偿费;20042005偿还重点工程建设等政府性债务878.4万元,消化历年财政债务333万元,解决乡镇拖欠职工医疗费30多万元,补发历年拖欠的职工工资140多万元。加强信访工作,妥善解决群众反映的各类热难点问题,有效预防了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全面贯彻《安全生产法》,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肃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全县交通、消防、电力、食品等安全生产保持平稳态势。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深入开展禁毒人民战争,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活动,公安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平安创建活动深入推进,有3个乡镇被命名为县级“平安乡镇”、36个村被命名为县级“平安村”。全县在加快发展的新形势下始终保持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2005年,永平生产总值增长8.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4%,工业总产值增长14%财政总收入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17.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11.36%农村经济总收入增长7.4%,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工业发展取得较大突破,为“十一五”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总结过去五年的实践,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在不断深化县情认识中加快发展步伐,走符合永平实际之路;必须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把工业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难点来突破,把推进城镇化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途径,切实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坚持经济社会统筹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互动并进,全面进步;必须坚持艰苦奋斗,求真务实,上下协调,群策群力,努力战胜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困难。

成绩蕴含艰辛,成就来之不易。这是州委、州人民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结果,是各位代表、各位委员、社会各界人士和驻军官兵大力支持的结果,凝聚着大家的智慧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在座的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并通过你们向全县各族人民、向支持和关心永平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基础设施还较为薄弱,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工业化水平低,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仍然不高;农民增收、财政增长难度较大,县乡财政仍然极为困难;社会利益关系更趋多元化,就业再就业压力不断加大,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任务艰巨。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认真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积极应对,扎实有效地加以解决。

二、“十一五”目标任务及2006年主要工作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科学规划永平未来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提交本次大会审议的《永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草案)》,是根据县委九届五次全委会通过的《中共永平县委关于制定永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的。在研究和编制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县人大、县政协的大力支持,广泛征求并吸纳了全县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纲要(草案)》汇集了全县人民的智慧。

“十一五”时期,我们仍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的发展环境。和平、发展、合作是当今时代的潮流,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 为我们加快发展创造了有利环境;中央明确,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绝不会动摇、支持力度不会减弱、西部地区发展步伐不会放慢,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大瑞铁路、澜沧江流域水能开发和云南电网公司永平220千伏变电站等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将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盼发展、谋发展、促发展的愿望十分强烈,是我们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尽管发展中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我们将面临许多新的挑战,但只要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今后五年的发展大有可为。

做好“十一五”时期的各项工作,我们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为第一要务,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紧紧围绕“把永平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优质泡核桃基地县,连接大理、保山、怒江三州市的特色农产品集散中心,人居环境达全州中上水平”的目标,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打牢基础、建强支柱,优化结构、提质增效,振兴科教、加快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快速可持续发展,不断开创全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新局面。

“十一五”时期的基本思路是:打牢发展基础,突破财政增长、农民增收两个难点,突出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三个重点,建强烤烟、泡核桃、矿冶、畜牧四大支柱产业,培植优势农产品深加工、小水电、蚕桑和亚麻、劳动力转移、旅游五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县域经济实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全县生产总值和财政总收入年均递增1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递增16%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递增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五年平均控制在4%以内,城镇化率提高到25%以上,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2%

为实现“十一五”的奋斗目标,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一是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措施来抓,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领农业农村工作。二是不断夯实发展基础。要积极上争外引,抓实交通、农田水利、能源、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发展条件,增强发展后劲。三是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要按照“优化一产,突破二产,提升三产”的思路,着力解决一产比重大、效益低,二产总量少、基础差,三产规模小、层次低的结构性矛盾,建基地、扶龙头,做强农业;造环境、借外力,突破工业;重引导、建市场,加快发展服务业。到2010年末,使一、二、三产业结构从“十五”末的471637调整到383032。四是努力构建平安和谐永平。要推进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切实加快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要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努力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五是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力度。要深化政府、企业、市场和社会领域的改革,为加快发展提供体制保障。要抓住发展的机遇,加大改革的力度,提高对内外开放的水平,建立与“十一五”发展形势相适应的新机制,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至关重要。2006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州委五届六次全委会、县委九届五次全委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夯实基础、优化结构,突出重点、培植支柱,构建和谐、科学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努力开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2006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1.永平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0%。其中:一产业比上年增长5%;二产业比上年增长24.2%;三产业比上年增长9.9%

2.工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7.8%。其中: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48.8%;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6.3%

3.财政总收入比上年增长10%。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比上年增长8%

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20%以上。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10%

6.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8%以上。

7.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26‰以内。

2006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围绕一个目标,突出两个重点,加快三个步伐,实现四个进展,抓实五项工作。

(一)围绕“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县域经济实力增强”这一目标,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五个统筹”,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核心。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按照生产发展的要求,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推进“公司加基地连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模式,培植产业发展新优势,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按照生活宽裕的要求,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建立脱贫致富新机制,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按照乡风文明的要求,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加大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推广力度,培育新型农民;按照村容整洁的要求,继续加强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搞好乡村建设规划,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努力建设农村新风貌;按照管理民主的要求,从农民生产生活中最紧迫的实际问题入手,进一步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加强基层民主和基层组织建设,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加快工业发展为纽带。按照县委九届五次全委会确定的“2006年为工业发展年”的部署,依托资源和市场两个要素,以招商引资和发展非公经济为主要手段,把工业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突破口、缓解财政困难的关键、增强经济实力的根本来抓,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发展,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实现工业富县、工业强县。以自主创新为动力。认真贯彻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精神,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积极推进创新型社会建设,提高劳动者素质,突出农村实用技术推广和工业企业提质增效,实现科教兴县。以构建平安和谐永平为重点。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布局出发,强化社会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创建平安乡村、和谐乡村,有效解决各类社会矛盾和不安定因素,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环境和氛围。以政府自身建设为保障。按照以市场和企业为社会主体的要求,切实把服务作为政府机关履行职责、行使职能的起点,将政府职能逐步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通过更新行政理念、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管理方式,促进政府工作依法有序开展。

(二)突出工业发展和招商引资两个重点。

全面实施工业发展倍增计划。突出工业发展年的主题,以更大的力度、更快的速度坚定不移地加快工业发展。坚定目标不动摇。把工业经济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统一起来,力争超额完成工业倍增计划年度任务。突出重点不放松。全力抓好以小水电为基础,以铜、铁为重点的矿冶业,以高岭土、石膏矿、水泥为重点的建材业,以核桃、优质肉牛、黑山羊、白木瓜、蚕桑、亚麻为重点的优势农产品加工业三大工业产业。合理布局促发展。合理布局工业产业,科学配置本地资源,形成产业相对集中、特色显现的区域工业带。以水泄、厂街、博南为重点,抓好铜、铁、硅矿开发,使现有的铜矿企业、铁矿选冶企业和金属硅冶炼企业正常生产,增加产量,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快大湾塘二级电站、下河电站建设进度,力争在6月底前建成发电;启动大湾塘一级电站和六米河电站建设,为工业发展提供电力能源保障,走电矿结合之路。以博南、杉阳为重点,抓好高岭土、石膏矿、花岗岩开发和亚麻、蚕茧加工,支持湖北龙源石膏集团抓紧投资建厂以鑫鹏陶瓷有限公司、水泥粉磨站等企业的增产增效为重点,加快建材业发展。加大农业招商力度,力争在核桃、白木瓜、畜禽等农产品加工开发上有突破。要进一步创造条件,引进实力企业进驻苏屯工业小区创业发展。一企一策抓落实。把工业倍增计划落实到各个企业,建立工业企业经营运行动态管理制度,以企业提质增效和规范经营为重点,及时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建厂和经营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使企业尽快投产、正常经营,早日实现利税增长。

坚定不移地实施“大招商、招大商”战略。进一步拓展思路,创新方式,力争在招商引资上取得更大突破。优化环境招商。坚持“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的理念,着力改善投资环境,坚持和完善各项优惠政策及措施,为外来投资者提供规范、优质、高效服务,打造一流软环境。进一步开展好企业民主评议行政经济管理部门和公共服务部门活动,促进部门依法行政,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实行重大招商引资项目问责制,对投资500万元以上的签约项目登记造册,定期通报项目进展情况。依托优势项目招商。结合省内外产业布局的调整和资本流向,充实完善招商引资项目库,重点在项目论证上下功夫,增强项目的可信度和吸引力。继续加大优势竞争项目的推介力度,结合全县工业倍增计划的实施,以工业项目为重点,筛选推出一批市场前景好、资源优势明显、回报率高、吸引力强的骨干项目。要以项目落地和资金到位为重点,实行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提高签约项目的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拓宽渠道招商。加大“走出去”的力度,积极参加省州和有关法定机构组织的商贸洽谈和项目推介活动,重点抓好以商招商和中介招商,运用市场化手段做好招商引资工作。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建设、城镇建设三个步伐。

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抓实基本农田地建设,争取改造中低产田地6000亩,实施北斗乡新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加强“五小”水利建设,新建小水窖4730口,逐年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抗灾能力。继续争取实施好河道治理项目,按州批准计划完成银江河、倒流河年度治理任务。抓好小湾移民阿波水库建设,做好大碱塘水库扩容工程和北斗乡阿路田水库建设前期工作。积极配合做好大瑞铁路建设前期工作,争取在我县建设铁路客货运输站。认真组织实施《永平县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做好公路建设项目的论证、储备和争取工作,加快县乡公路油路化、乡村公路弹石化步伐。全面完成永昌公路县际油路建设,实施小湾水电站淹没区永保桥至杉阳公路改造工程,争取启动县城至龙门四级油路建设。完成龙街至鸡街、苗家丫口至松坡弹石路建设工程,启动龙门乡大龙午弹石公路改建工程。完成杉阳、龙街、北斗客运站点建设,争取实施水泄客运站点建设。完成安吉、上寨、梅花、沙鲁、大平坦、狮子窝、瓦厂等村程控电话改造工程和栗树坪、双河、东庄、羊街、松坡等村通移动电话工程。实施好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加强生态脆弱重点区治理,抓实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城乡绿化工程,强化森林资源保护,继续规范烧柴管理,新建沼气池500,节柴改灶6000个。抓好中小学排危改造工程,新建中小学校舍6600平方米,逐步消化“普六”、“普九”等基础设施建设负债。加强农村卫生、文化设施建设,争取启动博南文化园部分子项目建设。实施好25个村民委员会办公用房建设工程,确保10月底前全面完工并通过州级验收。配合云南电网公司实施好永平220千伏变电站建设工程。实施完善西部地区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新建10KV线路139公里、完成户表改造15000户。争取实施无电山区通电和水泄、厂街工业用电线路建设配套工程。

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稳定粮食生产,加大农业生产科技推广普及力度,依靠科技增产增收,确保粮食安全。坚持“以公司加基地连农户”或“市场加协会带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带动农业产业发展。加大对与农户签订合作协议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逐步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体系。抓好烤烟生产,突出品种种源选择及其布局、科技措施两个重点,抓死节令,抓实田间管理、物资就位、100%煤烤以及配套措施的落实,全面完成州下达的10.6万担收购任务,确保实现烟农收入5700万元以上、力争6100万元,农特税收入1200万元以上的目标。以加快林业改革和发展试点工作为契机,加速核桃产业发展,按 “品种优质化、生产规模化、种植规范化、管理科学化、产品市场化”的要求,重点抓好幼树抚育、病虫害防治等工作,新发展核桃7万亩,并在适宜区大力推广种植美国山核桃。加快以肉牛、黑山羊为重点的畜牧业发展,继续加强肉牛品种改良、疫病防治、草畜配套等工作,力争年内完成肉牛冻精改良10000头,产犊6000头,配套种植优质牧草10000亩;继续加强黑山羊提纯、复壮、调种、防疫等工作,实行科学适度规模养殖,提高出栏率和商品率。认真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和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工作,确保畜牧业安全。加大蚕桑、亚麻、竹子产业的发展力度,年内新发展蚕桑5000亩以上,种植亚麻5000亩以上,发展竹子1000亩以上。继续加快冬桃、白木瓜、生态茶、华山松等后续产业发展。

进一步加快城镇建设步伐。围绕把永平建设成为人居环境达全州中上水平的目标,以规划为龙头,建设以县城为中心,杉阳、龙街、水泄为次中心,其它乡集镇为三级中心的城镇体系。抓好城镇道路、园林绿化、房地产开发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土地收储工作,盘活闲置资产,以市场化推进城镇化,拓宽投融资渠道,有效整合城镇资源。积极支持裕川房地产开发建设,完成“山水美居”一期主体工程,完成绿趣苑街头绿地建设,实施观音河改造及景观打造工程、县城居住小区道路建设和供排水工程,组织实施博南路弱电入地工程和曲硐泡核桃交易市场的规划设计工作。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县城综合集贸市场经营管理,完善设施,提升档次。抓好城镇绿化、亮化、美化工程,进一步提升城镇环境质量。抓好曲硐回族文化城建设项目。

(四)实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个进展。

一是经济建设要有新进展。落实发展要务,加快发展速度,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快、发展不充分、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抓实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建强烤烟、泡核桃、矿冶、肉牛和黑山羊四大支柱产业,培植优势农产品加工、小水电、蚕桑和亚麻、劳务输出、旅游五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按照“优化一产、突破二产、提升三产”的思路,力争把一、二、三产业结构的比例调整到44:19:37

二是政治建设要有新进展。依法接受人大的监督,自觉接受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加强政府法制工作,严格按政府工作规则办事,依法履行政府职能。加强法制宣传,启动实施“五五”普法规划和依法治县第二个五年规划,不断推进依法治县进程。加大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投入,完成乡镇武装部规范化建设。支持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发挥好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支持纪检、审判、检察机关履行职责。加大政务公开,扩大基层民主,保障公民依法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进一步做好侨务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三是文化建设要有新进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产业。加强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研究工作,强化文化市场监管。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全面完成县乡“两馆一站”建设任务。完成有线电视网络公司改革工作。开展好群众性广场文艺、群众体育等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全民健康素质。加强外宣工作,6月1在国际互联网上正式开通永平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高度重视农村教育,切实抓好“两基”的巩固提高,按照中央和省州的部署,积极做好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全面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快高中教育体制改革,开展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进一步提高初、高中的教育教学质量。结合产业培植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输出工作,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加大科技创新和推广力度,提高科技进步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加快旅游业发展,按规划抓好宝台山国家森林公园开发工作,加大博南古道旅游资源的发掘力度,不断提升旅游景区、景点的文化内涵和品位。

四是社会建设要有新进展。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稳步推进“五险”扩面工作。多渠道、多形式解决就业和再就业问题。落实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实现“应保尽保”。争取启动农村特困群众低保工作。切实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转移、输出和引导工作,年内转移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2000人以上。加快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积极解决农村缺医少药问题。进一步提高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强传染病防治,努力遏制艾滋病蔓延。强化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重视出生人口素质及性别比平衡,抓好“优质服务、合同管理、少生奖励”三项重点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严格规范和管理土地市场,完成全县土地更新调查和启动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超前做好第二次农业普查准备工作。继续加强“双拥”、优抚、老龄、残疾人、广播电视、档案、修志、环保、气象、地震、救灾救济等事业发展,使各项社会事业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继续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抓好文明单位和文明村创建工作。重视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抓好以非煤矿山和道路交通为重点的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各种商业欺诈行为,强化食品、药品、餐饮卫生和医疗安全监管,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在上半年内完成县人民政府总体应急预案、23个专项应急预案、21个部门应急行动预案及乡镇应急行动预案编制工作。加强社会矛盾排查调处工作,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信访突出问题和群体性事件。创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制,整治治安突出问题,继续打好禁毒人民战争。深入开展 “和谐机关”、“和谐单位”、“和谐社区”、“和谐家庭”创建活动,力争把90%的乡镇建成“平安乡镇”,90%的社区(村、单位)建成“平安社区(村、单位)”。

(五)抓实深化改革、项目争取、扶贫开发千村推进、财税金融、非公经济发展五项工作。

一是抓实深化改革工作。按照省州批复的加快林业改革与发展试点方案,积极稳妥地抓好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4月底前完成龙门乡大龙午村先行试点工作,年内适时在全县铺开。在开展加快林业改革与发展试点工作的同时,坚定不移地完成林权证的核发工作。深化财政体制配套改革,完善县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抓好乡镇财政管理方式、县级部门预算、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等改革试点工作。创新投融资体制,强化国有资产监管,盘活国有资产,积极推进银政合作、银企合作,拓宽投融资渠道。实施科技人才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起以科技人才培训、引进、留住、使用为核心,公平竞争、干事创业、能者多劳、优胜劣汰的科技人才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科技项目课题责任制,专业技术职称考评聘制度,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深化公务员制度改革,做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城镇退役士兵安置改革。继续抓好规范乡村短程客运试点工作。做好扶贫到户贷款贴息方式改革试点工作,探索贫困人口直接受益的扶贫新机制。按照省州的部署,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的各项配套改革。

二是抓实项目争取工作。抓工作,要突出重点;抓重点,更要突出项目。牢固树立抓工作就是抓项目、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把全部智慧、能量、精力体现在抢抓项目上,以项目比高低、以项目论成败。围绕优势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国家、省、州“十一五”确定的投资方向和扶持项目,按照“思路项目化、项目数字化、措施具体化、效益最大化”的要求,加强项目前期工作, 选好选优项目,争取更多的项目挤进省州的“盘子”。抓实“两抓两跑”,狠抓重大建设项目的立项和项目资金争取的跟踪落实,多方争取上级对我县的支持。抓住小湾移民工程、功果电站和大瑞铁路开工建设的机遇,抓好相关配套建设项目的争取和实施。加强建成项目管理,提高投资效益,确保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20%以上。

三是抓实扶贫开发千村推进工作。把直接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积极争取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各项扶持政策,不断改善贫困人口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高标准实施好20069个村的扶贫开发千村推进工程,投入扶贫资金1926万元,其中县级部门整合资金698万元,围绕农户“八个有”,自然村“六个有”,行政村“六个有”的建设任务进行帮扶,5月底前完成农户“八个有”,11月底前完成自然村和行政村“六个有”,确保千村推进工程取得实效。实施好扶贫到户贷款贴息方式改革试点工作,5月底前完成1000万元的贷款任务。抓实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对所有贫困户进行建档立卡,动态监测,有针对性地开展扶贫,解决困难群众所想所盼。扎实做好龙门乡石家村小康示范村建设工作,超前做好2007年扶贫开发千村推进实施村的各项准备工作。

四是抓实财税金融工作。加强财源培植,稳定农业,做强工业,大力发展服务业,实现财政收入稳步增长。按照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扎实做好增收节支和“消赤减债”工作。建立健全财政管理制度,严肃财经纪律,管好用好财政资金,确保工资发放和机构运转。继续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对全县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公务用车车辆保险实行统一招标投保。坚持财政专项资金使用事前审批、报账制度和政府投资前置审计制度,加快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推行部门预算编制管理。强化税收征管,严格依法治税,做到应收尽收,保持税收收入稳定增长。执行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切实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稳步推进金融改革,按时完成农村信用社以县级为统一法人的经营机制改革,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支持国有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机构改革发展,调整优化信贷结构,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促进金融业安全稳健运行,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创新商业保险机制,扩大覆盖面,推进产险服务进企业、进产业、进项目,寿险服务进农村、进社区,意外险、责任险服务进工地、进厂矿、进公共场所,积极发挥商业保险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作用。

五是抓实非公经济发展工作。不折不扣地落实加快非公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大对非公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强金融信贷担保体系建设,完善财政资金担保制度,积极协调金融部门全力支持非公经济发展。支持核桃、蚕桑、亚麻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加快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实力。

三、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当前,我县正处在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科学理政、依法行政、从严治政,切实提高政府及政府各部门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一)强化五种意识,不断提高开拓创新能力。强化发展意识,克服怕苦畏难、无所作为、小富即安的思想,以发展的速度、发展的质量、发展的效益来评判工作;强化干事创业意识,政府全体工作人员必须坚决克服宁愿少干事、不愿担风险的思想,勤于实践,敢于探索,广泛开展争创“学习型、创新型、团结干事型、勤政廉洁型”先进集体活动,营造你追我赶谋发展的氛围强化大局意识,只要是着眼于长远、有益于发展、惠利于群众的事情,能放开的毫不犹豫地放开,能支持的竭尽全力地支持,能创新的坚定不移地创新;强化服务意识,突出政府服务职能,主动为基层搞好服务,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主动为群众多办实事;强化机遇意识,根据国家、省州“十一五”规划的战略部署,积极创造条件,抢抓机遇,用好机遇,借助机遇加快发展。

(二)打造法治政府,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以学习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为主线,加快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抓好执法依据梳理、执法权限明确和执法责任追究三项工作。充分调动政府各部门自觉依法履职的积极性,加快把政府工作转变到依法行政、科学决策、依法履职上来。在行政决策中,坚持合法、必要、可行的原则,认真做好合法性评估、经济社会效益评估和民意评估;在制定政府规范性文件时,坚持起草、审查、决定、登记、备案等程序,切实提高政府规范性文件的质量;实施具体行政执法时,坚持合法性原则,合理与合情并重,实体与程序并重,管理与服务并重,惩戒性手段与扶持发展手段相结合,用公平、公正、规范、有序的执法行为,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软环境。扩大政务公开范围,以便民、利民、为民和群众关注的问题为重点,积极推行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制度,进一步拓宽公民参与政务和监督政务的渠道。

(三)推进政风建设,不断提高抓落实能力。坚持求真务实,始终把政府工作放在为民发展、为民致富、为民谋利上,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坚持真抓实干,对看准的事、定下来的事、干起来的事,紧抓不放,一抓到底。坚持目标管理,不断完善督查机制,加大曝光和惩戒力度,推动工作落实。在履职上,要按照“职责明确、依法管理、各负其责、渎职追究”的原则,制定行政效能监察办法,建立健全政府部门工作反馈制、督查通报制和责任追究制,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确保政令畅通。建立乡镇和部门主要领导任期内偿还债务、不产生新债的奖惩激励机制。要强化节约意识,反对铺张浪费,以节约型政府带动节约型社会建设。

(四)加强廉洁自律,不断提高拒腐防变能力。积极推进教育、制度、监督三者并重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建设,加强廉洁从政教育和警示教育,全面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规范政府工作人员的从政行为,重点整治赌博、请客送礼、公车私用、大操大办和其他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狠刹空谈、浮夸、吃喝、攀比、粗暴 “五风”。政府全体工作人员要树牢宗旨意识,恪守党纪国法,坚持勤政廉政,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努力建设清正廉洁政府。

各位代表,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充满信心,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让我们在州委、州人民政府和县委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县委九届五次全委会精神和本次会议的各项决议,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埋头苦干,为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而努力奋斗

作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